查看原文
其他

他让我终于想通,这才是拉开人之间差距的东西

我是黛西 天赋一饼 2022-11-16

文 | 黛西

1


啊,马斯克今年真是住在热搜上了。

SpaceX火箭终于没炸,坐稳世界首富,推特上发一首《七步诗》,引得全世界竞猜这串神秘东方文字背后蕴藏的财富密码。

昨天他又搞事情,让粉丝投票决定他要不要卖掉手里特斯拉10%的股票。

我对马斯克这个人类高质量男性很感兴趣,去年读了他的传记,最近在油管上看了很多讲他的视频,围观他给全人类设计的未来世界。
我最大的感触是,特斯拉股票买少了,如果回到2017年,我会告诉自己三个字:满仓干!
太饥渴了,重新说一遍。
我最大的感触是,让马斯克成为马斯克的,一是敢做梦,二是行动力,拉开人和人之间差距的是认知。
而这世上的大多数人,要么只顾埋头培养能力而无暇做梦,要么瞻前顾后而错失了行动契机,忙于积累知识,而疏于管理认知。
当然了,学习能力也非常重要。
我在马斯克的传记里读到一个细节说,马斯克让手下的人实现一个想法,如果手下人说这玩意弄不了,不可能实现,马斯克就把他炒了,换一个人弄。
如果问了一圈,所有人都说弄不了,他就自己弄。
但他不可能什么都懂啊,没关系,现学。
气人的是,他自学上十来天就懂了,然后他就能把那个想法实现。
你可能以为这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但我倒觉得,真正成就他的不是因为他“懂”,而是因为他“不那么懂”。
咱们一般人开个公司,都会在自己非常擅长和精通的领域里搞,但你看马斯克开的公司,造火箭的,做电动汽车的,地下打孔的,做清洁能源的,研究怎么把人的大脑和电脑链接起来的… … 
他可能精通每一个领域吗?
不可能,他也不需要。
就是因为他不是专家,他“不那么懂”,所以他的想法可以突破专家们的想象力。
比如造电车,所有做电车厂商都在追求更大更强更持久的新型电池,而这种技术革新需要很长的研发成本和时间。
特斯拉跳过了电池研发,他们把一堆松下电池捆起来,用合理的结构组装在一起,直接用在特斯拉车上,分分钟赶超那些苦哈哈研发新电池的电车厂商。
别的厂商想不到捆电池的办法吗?那可未必,但这个办法对电车专家来说太野生了,不够专业。
马斯克不必像专家那么“专业”,他的思维没有被现有的“知识包袱”拖住。


2


一说起“知识”,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多多益善的东西。

但你从捆电池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武装头脑,也可能锁住头脑。

当然了,马斯克只有一个,非主流世界首富也就这么一个,不能拿个例的成功当作标准。

再说了,凭很多人的知识储备程度,还不至于去担心自己“被知识拖累”。
不过我觉得啊,我们普通人可以从马斯克的成功个例上,总结出一条普适的启示——
时刻保持空杯心态。
佛教说的“空杯”,意思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所以,你要把心里的“杯子”倒空,把自己曾经所谓的辉煌和在乎的东西从心理上一键删除,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如果换成咱们,肯定觉得能做出马斯克手里任何一家公司百分之一的成就,就已经吊炸天了,可以吹一辈子的牛。
但马斯克不会沉迷于已经收获的成就,他反复把心里的“杯子”倒空,所以他可以不断装进去新的水。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各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几乎都不是由行业老大完成的。
按说行业老大手下应该聚集了业内最优秀的人才,但这帮人受制于公司现有的产品和成就,很难有机会做出颠覆性的产品。
比如很有名的一个商业案例,柯达的人发明了数码相机,老板一看说,你发明了这玩意,我的胶卷卖给谁?于是发明被打入冷宫。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数码相机迅速发展起来,各大品牌抢占瓜分市场,柯达跟不上了。
放不下之前的成就,成就将会成为拖累你的包袱。

3


我最近在听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他总结说,人之间的根本差距是认知。

所谓认知,就是你对待世界的状态,按照目前公认的说法,认知可以分为这么几个境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占95%,他们以为自己知道得很多,所以对新事物排斥,因为这会暴露他们的无知,而这是他们不会承认的。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占4%,他们有敬畏之心,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自己不知道的事多得去了,所以愿意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丰富自己的认知。
“知道自己知道”的人占0.9%,他们知道自己的认知水平有自知之明,愿意终身学习。
“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人站0.1%,他们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这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打个谁都会打的马后炮,马斯克明显属于那0.1%的人——但这对我们来说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这里面包括了我们自以为非常擅长的领域。
人都说孩子具有“吸收的心智”,可以像海绵一样接受新知,那是因为孩子心里的“杯子”是空的,他们全盘接受一切信息,不评价,不否定,包括一些谬误和会对ta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这就是典型的“空杯心态”。
你可能说,这不是缺乏怀疑精神的表现吗?
别着急,随着认知的积累,他们会发认知和现实发生矛盾,明白“权威”不总是对的,也就是批判性思维。
认知周期一定是从“认同权威”开始,慢慢过渡到“挑战权威”。
而很多人一上来就卡住了,觉得你说的那些我都懂不要bb了,要么就是反过来,明明不怎么懂却喜欢给别人指点迷津。
他们心里的“杯子”是满的,这种状态只会让人停留在同一个认知周期里

4


这四种认知的差别,就是人和人的根本区别。

认知差别的可怕之处是,它无法量化,不会像技术和知识那样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积累,从而实现量变引起质变。
它是一个隐形的差异,却比知识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更可怕的事是,人们经常不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和那95%的人相互拉踩,取得自以为是的胜利,实际上认知水平却始终停留在原地。
所谓“终身成长”,就是让自己不断从一个认知周期,进入下一个新的认知周期。
进入新认知周期的必要条件是,你得肯把心中的“杯子”倒空,放下对过往认知的迷恋,忘掉你已经取得的成就,时刻保持敬畏和谦卑之心。
新的一周,新的鸡血,与你共勉。

黛西



黛西的小纸条听说国内下完大雪又下雨,路上打出溜滑,大家出门注意安全,没事别到处乱跑。Playmags磁力片的免单和抽奖已经出炉了,请获奖的小伙伴及时在抽奖小程序或留言板里留下地址,已经留过的坐等收礼物就好。奖品保留7天,逾期不领就给互夸群捡漏啦。(点图放大)

黛西


近期精彩文章
我的30岁+身材管理术,说出来别人都不信

当你累的时候,这5个儿童ipad游戏可以救急

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就活该被骂吗?
黛西专辑精选
01 卧底德国幼儿园    02 亲子共读和童书
03 玩具与桌游选择    04 家里蹲陪玩秘籍
05 孩子心里怎么想    07 养育小事与大事
07 金融女聊点财商    08 宇宙最端正启蒙
09 和你一起变更好    10 这是真实的德国
11 天秤女的收纳术    12 如果你想认识我

“在看”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